若谵语不止,当刺期门。寒邪结而不散,胃阳抑而不升,故成此痞象耳。
少阳得胸中之表,故亦有喜呕证,吐之则悸而惊矣。表虽不解,邪甚于里,急当救里,里和而表自解矣。
病患脉阴阳俱紧,反汗出者,亡阳也。其或有之证,务要临证斟酌加减可也。
其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,主手足厥冷、寒至节,是少阴之原。此病发于阴,热为在里,与二三日无里证,而热在表者不同。
故无六经脉证之可凭,非天时寒热所可拘也。少阴主水,邪在少阴,更畏有土制,故当急下。
佐桃仁之苦甘而推陈致新,大黄之苦寒而荡涤邪热。栀豉汤所不及者,白虎汤继之,白虎汤不及者,猪苓汤继之,此阳明起手之三法。